学校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暨《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日期:2019-03-22 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作者:张振宇 耿永平 党同欢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3月22日上午,学校在第五会议室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暨《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相关负责人,形势与政策教育辅导员工作室全体成员和60余名任课教师参加活动。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室主持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王群副教授主持会议。   

 

 

活动分为集体备课和研讨两个阶段。集体备课中,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室负责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王群副教授介绍了工作室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课件制作、教材使用和最新取得的研究成果,解读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定位、学科定位和特点要求,讲解了本学期的教学要点,并结合个人授课经验分享了课程讲解的基本要素和关键环节。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室成员水利与环境学院辅导员高蓉蓉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主题,从改革开放的背景、历程、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精神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示范教学。随后,王群副教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研讨中,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思政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吹响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动员令和集结号,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时把握好青年学生人生“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载培学生,注重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通过强化课程融入、实践融入、文化融入和网络融入,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形成线上线下正能量“集群效应”,推进“信仰领航”工程,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铸魂育人,引领青年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带领他们校准人生航向,涵养奋斗品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立潮头不止步,砥砺奋斗再出发。少数民族辅导员迪尼尕尔表示,通过这样集中学习研讨和集体备课的形式使自己受益匪浅,更加有信心和决心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宣讲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且在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的同时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最后,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刘芝副部(处)长针对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上好形势与政策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她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室成立以来在课程教学、科研和实践方面的探索和努力给予肯定,希望授课教师牢记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站位要高,有热爱教育的大情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家国情怀,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看得要远,有奉献教育的大格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涵养甘于奉献、潜心育人的教育格局。第三,探究要广,有研究教育的大视野。结合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和成长成才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载体,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内驱力。第四,思维要新,有创新教育的大智慧。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给学生以理论滋养、思想内涵、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把课程讲好、讲新、讲透,努力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第五,担当要大,有投身教育的大作为。要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育人能力,全面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质量,培育孵化出更多具有“济大特色”和“济大烙印”的思政供给,当好学生引路人,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